Kenya praefixum terrestriale +254

Quomodo horologio Kenya

00

254

--

-----

IDDpraefixum terrestriale city ​​Codeseries numerorum telephonica

Kenya Basic notitia

loci tempus tempus tuam


Loci tempus zona Tempus zona difference
UTC/GMT +3 hora

latitudo / longitudo
0°10'15"N / 37°54'14"E
petere modum translitterandi
KE / KEN
monetæ
Shilling (KES)
Lingua
English (official)
Kiswahili (official)
numerous indigenous languages
electricae
type III g-pin UK type III g-pin UK
nationalibus vexillum
Kenyanationalibus vexillum
capitis
Nairobi
ripis album
Kenya ripis album
population
40,046,566
regio
582,650 KM2
GDP (USD)
45,310,000,000
phone
251,600
cell phone
30,732,000
Number of Internet turmas
71,018
Numerus Internet users
3,996,000

Kenya introduction

肯尼亚面积58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东与索马里为邻,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接壤,西与乌干达交界,南与坦桑尼亚相连,东南濒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地处中部高地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全国最高峰、非洲第二高峰,峰顶终年积雪,瓦加加伊死火山海拔4321米,以巨大的火山口(直径达15公里)而驰名。河流、湖泊众多,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肯尼亚,全称为肯尼亚共和国,面积582646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东与索马里为邻,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接壤,西与乌干达交界,南与坦桑尼亚相连,东南濒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沿海为平原地带,其余大部分为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将高地分成东、西两部分。大裂谷谷底在高原以下450-1000米,宽50-100公里,分布着深浅不等的湖泊,并屹立着许多火山。北部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6%。中部高地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全国最高峰、非洲第二高峰,峰顶终年积雪;瓦加加伊死火山海拔4321米,以巨大的火山口(直径达15公里)而驰名。河流、湖泊众多,最大的河流为塔纳河、加拉纳河。境内受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的影响,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西南部高原区除大裂谷谷底地区干热外,都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气候温和,各月平均温度都在14-19℃之间,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东部沿海平原区炎热湿润,年平均温度24℃,年均降水量5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5月;北部和东半部半沙漠区,气候干热少雨,年降水量250-500毫米。3-6月为长雨季,10-12月为短雨季,其余月份为旱季。

肯尼亚全国分为7个省和1个省级特区,省以下设区、乡、村。7个省为中央省、裂谷省、尼安萨省、西部省、东部省、东北省、滨海省。1个省级特区为内罗毕特区。

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公元7世纪,肯尼亚东南沿海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15世纪至19世纪,葡、英殖民者相继侵入,1895年英国宣布肯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20年后,肯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62年2月伦敦制宪会议决定由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组成联合政府。1963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肯雅塔出任首任总统。

国旗:国旗是根据独立前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的旗帜为基础而设计的。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红、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红色长方形上下各有一白边。旗面中间的图案为一面盾和两支交叉着的长矛。黑色象征肯尼亚人民,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绿色象征农业和自然资源,白色象征统一与和平;矛和盾图案象征祖国统一和为捍卫自由而斗争。

肯尼亚人口3510万(2006年)。全国共有42个民族,主要有基库尤族(21%)、卢希亚族(14%)、卢奥族(13%)、卡伦金族(11%)和康巴族(11%)等。此外,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全国人口的45%信奉基督教新教,33%信奉天主教,1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占有欧盟25%的市场份额。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日用品基本自给。肯尼亚矿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纯碱、盐、萤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银、铜、铝、锌及铌、钍等。森林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林木储量9.5亿吨。

工业独立以后发展较快,门类比较齐全。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所需日用消费品85%由国内生产,其中服装、纸张、食品、饮料、香烟等基本自给,有些还供出口。较大的企业有炼油、轮胎、水泥、轧钢、发电、汽车装配厂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7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可耕地面积10.48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8%),其中已耕地占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正常年景粮食基本自给,并有少量出口。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咖啡等。咖啡和茶叶是肯主要出口换汇产品。肯尼亚自古就是东非重要贸易国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畜牧业在经济中也较重要,服务业包括财政、保险、不动产、商业服务及其他服务业。

肯尼亚是非洲著名的旅游国家,旅游业是主要创汇产业之一。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貌景观以及无数珍禽异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首都内罗毕坐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中南部高原上,气候温和宜人,四季鲜花怒放,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港口城市蒙巴萨则尽显热带风情,每年数十万外国游客在这里尽情享受椰林海风、白沙细浪和明媚阳光。有“地球大伤疤”之称的东非大裂谷如刀削斧劈一般,南北纵贯肯尼亚全境,与赤道交叉,堪称一大地理奇观。位于中部的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亚山是世界著名的赤道雪山,山势雄壮巍峨,景色美丽奇特,肯尼亚的国名即来源于此。肯尼亚还有“鸟兽乐园”的美称,占国土面积11%的59个国家天然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野生动物和鸟类的天堂。野牛、大象、豹子、狮子、犀牛被称为五大动物,斑马、羚羊、长颈鹿及其他千奇百怪的野生动物更是数不胜数。


内罗毕:肯尼亚首都内罗毕(Nairobi)位于肯尼亚中南部的高原地区,海拔1525米,东南距印度洋港口蒙巴萨480公里。面积684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2004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内罗毕由于受高纬度的影响,年最高气温很少超过27C°,平均降雨量约760-1270毫米。季节分明,12月至次年3月多东北风,天气晴暖;3-5月为雨季;6-10月多东南潮湿季风和阴云。高地有低温期,多雾和细雨。较高和西部地区覆盖着半落叶林,余为散布着树丛的草原。

内罗毕座落在海拔五千五百尺的高原上,风光优美,气候宜人。离内罗毕市中心区约8公里处,有内罗毕国家公园,每年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达数十万人。这座美丽的高原城市,早在八十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原。1891年,英国修建了一条从蒙巴萨海峡直达乌干达的铁路。当铁路修到一半路程时,他们在阿西草原的一条小河边建立了一个营地。这条小河曾被放牧至此的肯尼亚马赛族称为内罗毕,意即“冷水”。以后,这座营地逐步发展成小市镇。随着大批移民一到来,英国的殖民地中心也在1907年从蒙巴萨移到内罗毕。

内罗毕是非洲重要的交通枢纽,横跨非洲的航空线就经过此地。市郊的恩克贝西机场,是个国际性的大机场,它通过十几条航线,与二、三十个国家的数十个城市有联系。内罗毕有铁路和公路直达乌干达、坦桑尼亚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