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 國家代碼 +254

如何撥號 肯尼亞

00

254

--

-----

IDD國家代碼 城市代碼電話號碼

肯尼亞 基本信息

當地時間 您的時間


當地時區 時區差異
UTC/GMT +3 每小時

緯度 / 經度
0°10'15"N / 37°54'14"E
ISO編碼
KE / KEN
貨幣
先令 (KES)
語言
English (official)
Kiswahili (official)
numerous indigenous languages
電力
G型英國3針 G型英國3針
國旗
肯尼亞國旗
首都
內羅畢
銀行清單
肯尼亞 銀行清單
人口
40,046,566
面積
582,650 KM2
GDP (USD)
45,310,000,000
電話
251,600
手機
30,732,000
互聯網主機
71,018
互聯網用戶
3,996,000

肯尼亞 介紹

肯尼亞面積58萬多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部,地跨赤道,東與索馬里為鄰,北與埃塞俄比亞、蘇丹接壤,西與烏干達交界,南與坦桑尼亞相連,東南瀕印度洋,海岸線長536公里。地處中部高地的肯尼亞山海拔5199米,是全國最高峰、非洲第二高峰,峰頂終年積雪,瓦加加伊死火山海拔4321米,以巨大的火山口(直徑達15公里)而馳名。河流、湖泊眾多,大部屬熱帶草原氣候。

肯尼亞,全稱為肯尼亞共和國,面積582646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部,地跨赤道。東與索馬里為鄰,北與埃塞俄比亞、蘇丹接壤,西與烏干達交界,南與坦桑尼亞相連,東南瀕印度洋。海岸線長536公里。沿海為平原地帶,其餘大部分為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東非大裂谷東支縱切高原南北,將高地分成東、西兩部分。大裂谷谷底在高原以下450-1000米,寬50-100公里,分佈著深淺不等的湖泊,並屹立著許多火山。北部為沙漠和半沙漠地帶,約佔全國總面積的56%。中部高地的肯尼亞山海拔5199米,是全國最高峰、非洲第二高峰,峰頂終年積雪;瓦加加伊死火山海拔4321米,以巨大的火山口(直徑達15公里)而馳名。河流、湖泊眾多,最大的河流為塔納河、加拉納河。境內受東南信風與東北信風的影響,大部屬熱帶草原氣候。西南部高原區除大裂谷谷底地區乾熱外,都屬亞熱帶森林氣候。氣候溫和,各月平均溫度都在14-19℃之間,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東部沿海平原區炎熱濕潤,年平均溫度24℃,年均降水量5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5月;北部和東半部半沙漠區,氣候乾熱少雨,年降水量250-500毫米。 3-6月為長雨季,10-12月為短雨季,其餘月份為旱季。

肯尼亞全國分為7個省和1個省級特區,省以下設區、鄉、村。 7個省為中央省、裂谷省、尼安薩省、西部省、東部省、東北省、濱海省。 1個省級特區為內羅畢特區。

肯尼亞是人類發源地之一,境內曾出土約25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公元7世紀,肯尼亞東南沿海已形成一些商業城市,阿拉伯人開始到此經商和定居。 15世紀至19世紀,葡、英殖民者相繼侵入,1895年英國宣布肯為其“東非保護地”,192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 1920年後,肯爭取獨立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 1962年2月倫敦制憲會議決定由肯尼亞非洲民族聯盟(簡稱“肯盟”)和肯尼亞非洲民主聯盟組成聯合政府。 1963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獨立。 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亞共和國成立,但仍留在英聯邦內,肯雅塔出任首任總統。

國旗:國旗是根據獨立前肯尼亞非洲民族聯盟的旗幟為基礎而設計的。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黑、紅、綠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紅色長方形上下各有一白邊。旗面中間的圖案為一面盾和兩支交叉著的長矛。黑色象徵肯尼亞人民,紅色象徵為自由而鬥爭,綠色象征農業和自然資源,白色象徵統一與和平;矛和盾圖案象徵祖國統一和為捍衛自由而鬥爭。

肯尼亞人口3510萬(2006年)。全國共有42個民族,主要有基庫尤族(21%)、盧希亞族(14%)、盧奧族(13%)、卡倫金族(11%)和康巴族(11%)等。此外,還有少數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斯瓦希里語為國語,和英語同為官方語言。全國人口的45%信奉基督教新教,33%信奉天主教,10%信奉伊斯蘭教,其餘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肯尼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基礎較好的國家之一。農業、服務業和工業是國民經濟三大支柱,茶葉、咖啡和花卉是農業三大創匯項目。肯尼亞是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佔有歐盟25%的市場份額。工業在東非地區相對發達,日用品基本自給。肯尼亞礦物資源豐富,主要有純鹼、鹽、螢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銀、銅、鋁、鋅及鈮、釷等。森林面積8.7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5%。林木儲量9.5億噸。

工業獨立以後發展較快,門類比較齊全。是東非地區工業最發達的國家。所需日用消費品85%由國內生產,其中服裝、紙張、食品、飲料、香煙等基本自給,有些還供出口。較大的企業有煉油、輪胎、水泥、軋鋼、發電、汽車裝配廠等。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7%,全國70%的人口從事農牧業。可耕地面積10.48萬平方公里(約佔國土面積的18%),其中已耕地佔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正常年景糧食基本自給,並有少量出口。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咖啡等。咖啡和茶葉是肯主要出口換匯產品。肯尼亞自古就是東非重要貿易國家,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畜牧業在經濟中也較重要,服務業包括財政、保險、不動產、商業服務及其他服務業。

肯尼亞是非洲著名的旅遊國家,旅遊業是主要創匯產業之一。美麗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獨特的地貌景觀以及無數珍禽異獸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首都內羅畢坐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中南部高原上,氣候溫和宜人,四季鮮花怒放,被譽為“陽光下的花城”。港口城市蒙巴薩則盡顯熱帶風情,每年數十萬外國遊客在這裡盡情享受椰林海風、白沙細浪和明媚陽光。有“地球大傷疤”之稱的東非大裂谷如刀削斧劈一般,南北縱貫肯尼亞全境,與赤道交叉,堪稱一大地理奇觀。位於中部的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亞山是世界著名的赤道雪山,山勢雄壯巍峨,景色美麗奇特,肯尼亞的國名即來源於此。肯尼亞還有“鳥獸樂園”的美稱,佔國土面積11%的59個國家天然野生動物園和自然保護區是眾多野生動物和鳥類的天堂。野牛、大象、豹子、獅子、犀牛被稱為五大動物,斑馬、羚羊、長頸鹿及其他千奇百怪的野生動物更是數不勝數。


內羅畢:肯尼亞首都內羅畢(Nairobi)位於肯尼亞中南部的高原地區,海拔1525米,東南距印度洋港口蒙巴薩480公里。面積684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2004年)。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內羅畢由於受高緯度的影響,年最高氣溫很少超過27C°,平均降雨量約760-1270毫米。季節分明,12月至次年3月多東北風,天氣晴暖;3-5月為雨季;6-10月多東南潮濕季風和陰雲。高地有低溫期,多霧和細雨。較高和西部地區覆蓋著半落葉林,餘為散佈著樹叢的草原。

內羅畢座落在海拔五千五百尺的高原上,風光優美,氣候宜人。離內羅畢市中心區約8公里處,有內羅畢國家公園,每年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達數十萬人。這座美麗的高原城市,早在八十多年前還是一片荒原。 1891年,英國修建了一條從蒙巴薩海峽直達烏干達的鐵路。當鐵路修到一半路程時,他們在阿西草原的一條小河邊建立了一個營地。這條小河曾被放牧至此的肯尼亞馬賽族稱為內羅畢,意即“冷水”。以後,這座營地逐步發展成小市鎮。隨著大批移民一到來,英國的殖民地中心也在1907年從蒙巴薩移到內羅畢。

內羅畢是非洲重要的交通樞紐,橫跨非洲的航空線就經過此地。市郊的恩克貝西機場,是個國際性的大機場,它通過十幾條航線,與二、三十個國家的數十個城市有聯繫。內羅畢有鐵路和公路直達烏干達、坦桑尼亞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