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 國家代碼 +212

如何撥號 摩洛哥

00

212

--

-----

IDD國家代碼 城市代碼電話號碼

摩洛哥 基本信息

當地時間 您的時間


當地時區 時區差異
UTC/GMT +1 每小時

緯度 / 經度
31°47'32"N / 7°4'48"W
ISO編碼
MA / MAR
貨幣
迪拉姆 (MAD)
語言
Arabic (official)
Berber languages (Tamazight (official)
Tachelhit
Tarifit)
French (often the language of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diplomacy)
電力
C型歐洲2針 C型歐洲2針

國旗
摩洛哥國旗
首都
拉巴特
銀行清單
摩洛哥 銀行清單
人口
31,627,428
面積
446,550 KM2
GDP (USD)
104,800,000,000
電話
3,280,000
手機
39,016,000
互聯網主機
277,338
互聯網用戶
13,213,000

摩洛哥 介紹

摩洛哥風景如畫,享有“北非花園”的美稱。面積45.9萬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端,東接阿爾及利亞,南部為撒哈拉沙漠,西瀕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門戶。地形複雜,中部和北部為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脈,東部和南部是上高原和前撒哈拉高原,僅西北沿海一帶為狹長低暖的平原。

摩洛哥,全稱為摩洛哥王國,面積459000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端,西瀕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扼守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門戶。地形複雜,中部和北部為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脈,東部和南部是上高原和前撒哈拉高原,僅西北沿海一帶為狹長低暖的平原。最高峰圖卜加勒山脈海拔4165米。烏姆賴比阿河是第一大河,長556公里,德拉河是最大的間歇河,長1150公里。主要河流還有木盧亞河、塞布河等。北部為地中海型氣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濕潤,1月平均氣溫12℃,7月22-24℃。降水量為300-800毫米。中部屬副熱帶山地氣侯,溫和濕潤,氣溫隨海拔高度而變化,山麓地區年平均溫約20℃。降水量從300到1400毫米不等。東部、南部為沙漠氣侯,年平均氣溫約20℃。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南部不足100毫米。夏季常有乾燥炎熱的“西洛可風”。由於斜貫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擋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熱浪的侵襲,摩洛哥常年氣候宜人,花木繁茂,贏得“烈日下的清涼國土”的美譽。摩洛哥是個風景如畫的國家,還享有“北非花園”的美稱。

根據2003年9月10日通過的調整行政區劃的法令,共劃分為17個大區,49個省和12個省級市,1547個市鎮。

摩洛哥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歷史上曾強盛一時。最早居住在這裡的居民是柏柏爾人。公元前15世紀起受腓尼基支配。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受羅馬帝國統治,6世紀被拜占庭帝國占領。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並於8世紀建立了阿拉伯王國。現在的阿拉維王朝建立於1660年。從15世紀起,西方列強先後入侵。 1904年10月法國和西班牙籤訂瓜分在摩勢力範圍的協定。 1912年3月30日淪為法國的“保護國”,同年11月27日,法國同西班牙籤訂《馬德里條約》,摩北部狹長地區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區劃為西班牙保護地。 1956年3月法國承認摩洛哥獨立,同年4月7日西班牙也承認摩洛哥獨立,放棄它在摩洛哥的保護地。 1957年8月14日正式定國名為摩洛​​哥王國,蘇丹改稱國王。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地為紅色,中央有一顆由五根綠色線條交叉組成的五角星。紅色來自摩洛哥古國早期國旗的顏色。綠色五角星有兩種解釋:一、綠色是穆罕默德後代所喜歡的顏色,五角星象徵人民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二、這一圖案是驅病避邪的所羅門護符。

摩洛哥總人口3005萬(2006年)。其中阿拉伯人約佔80%,柏柏爾人約佔20%。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信奉伊斯蘭教。 1993年8月落成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座落在卡薩布蘭卡的大西洋海濱,通體使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宣禮塔高達200米,是僅次於麥加清真寺和埃及的阿茲哈爾清真寺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設備之先進在伊斯蘭世界首屈一指。

摩洛哥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其中磷酸鹽的儲量最多,達1100億噸,佔世界儲量的75%。礦業是摩洛哥經濟的支柱產業,礦產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30%。錳、鋁、鋅、鐵、銅、鉛、石油、無菸煤和油頁岩等礦藏也很豐富。工業不發達,工業企業主要部門有:農業食品加工、化工醫藥、紡織皮革、採礦和機電冶金工業。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主要產品有毛毯、皮革製品、金屬加工品、陶瓷和木製傢俱。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1/5,占出口收入的30%。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7%。主要農作物有大麥、小麥、玉米、水果、蔬菜等,其中柑桔、橄欖和蔬菜大量向歐洲和阿拉伯國家出口,為國家賺取大量外匯。摩洛哥擁有1700多公里的海岸線,漁業資源極為豐富,是非洲第一大產魚國。其中,沙丁魚的產量佔捕魚總量的70%以上,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摩洛哥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境內眾多的名勝古蹟和迷人的自然風光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前來觀光。首都拉巴特景色迷人,烏達亞城堡、哈桑清真寺遺址以及拉巴特王宮等著名景點都位於這裡。古都非斯是摩洛哥第一個王朝的開國之都,以精湛的伊斯蘭建築藝術聞名於世。此外,北非古城馬拉喀什、“白色城堡”卡薩布蘭卡、美麗的海濱城市阿加迪爾和北部港口丹吉爾等都是令遊客嚮往的旅遊勝地。旅遊業已成為摩洛哥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2004年,摩洛哥吸引境外遊客551.65萬人次,旅遊收入達36.3億美元。


拉巴特: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位於西北部的布雷格雷格河口,瀕大西洋。 12世紀穆瓦希德王朝創業者阿卜杜勒-穆明為了出海遠征,在河口左岸的海角建立軍事要塞,取名里巴特—法特赫,簡稱里巴特。在阿拉伯語中,里巴特是“營地”的意思,法特赫意為“出征、開拓”的意思,里巴特—法特赫有“出征之地”的含意。 12世紀90年代,是這一王朝的鼎盛時期,君主雅各布-曼蘇爾下令在此建城,後又多次擴建,逐漸把這個軍事要塞改建成城池。今稱“拉巴特”,就是從“里巴特”演變而來的。有人口62.8萬(2005年)。

拉巴特由兩個緊連的姐妹城組成,即拉巴特新城和薩勒舊城。進入新城,西式樓房和阿拉伯民族風格的精巧住宅掩映在花樹叢中。街道兩旁,綠樹成蔭,街心花園,比比皆是。王宮、政府機關、全國高等學府都座落在這裡。舊城薩勒圍以紅色城牆,城內多古老阿拉伯建築和清真寺,市面繁榮,後街小巷是一些手工藝品作坊,居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依然存留著濃厚的中世紀風采。

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得名於西班牙語,意即為“白色的房子”。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好萊塢電影《卡薩布蘭卡》更是讓這座白色之城聞名世界。由於“卡薩布蘭卡”實在響亮,知道城市原名“達爾貝達”(DarelBeida)的人反倒不多了。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最大港口城市,瀕臨大西洋,東北距首都拉巴特88公里。

500多年前,這裡原是安發故城,15世紀中葉遭葡萄牙人破壞。 1575年又被葡萄牙人佔領,改名“卡薩布朗卡”。 1755年葡萄牙人撤退後,改稱達爾貝達。 18世紀末,西班牙人得到在這個港口貿易的特權,稱它為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是西班牙文“白色宮殿”的意思。 20世紀初遭法國占領,摩洛哥獨立後恢復了達爾貝達的名稱。但人們仍習慣地稱之為卡薩布蘭卡。

這座城市瀕臨大西洋,樹木常青,氣候宜人。有時候,大西洋上海浪滔天,港內卻水波不興。南北綿延幾十公里的細沙海灘,是最好的天然游泳場。沿岸的旅館、飯店和各種娛樂設施掩映在一排排整齊而高大的棕櫚樹和桔子樹下,有它綺麗獨特的引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