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 國家代碼 +370

如何撥號 立陶宛

00

370

--

-----

IDD國家代碼 城市代碼電話號碼

立陶宛 基本信息

當地時間 您的時間


當地時區 時區差異
UTC/GMT +2 每小時

緯度 / 經度
55°10'26"N / 23°54'24"E
ISO編碼
LT / LTU
貨幣
歐元 (EUR)
語言
Lithuanian (official) 82%
Russian 8%
Polish 5.6%
other 0.9%
unspecified 3.5% (2011 est.)
電力
C型歐洲2針 C型歐洲2針
F型舒科插頭 F型舒科插頭
國旗
立陶宛國旗
首都
維爾紐斯
銀行清單
立陶宛 銀行清單
人口
2,944,459
面積
65,200 KM2
GDP (USD)
46,710,000,000
電話
667,300
手機
5,000,000
互聯網主機
1,205,000
互聯網用戶
1,964,000

立陶宛 介紹

立陶宛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和波蘭。面積6.53萬平方公里,國境線總長1846公里,其中陸上邊界1747公里,海岸線長99公里。地勢平坦,東部和西部丘陵起伏,平均海拔200米左右,為灰化土壤,主要河流有涅曼河等,境內多湖泊,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氣候。

立陶宛,全稱為立陶宛共和國,面積為6.53萬平方公里。國境線總長為1846公里,其中陸上邊界1747公里,海岸線長99公里。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和波蘭。地勢平坦,東部和西部丘陵起伏,平均海拔200米左右,為灰化土壤。主要河流有涅曼河(內穆納斯河),境內多湖泊。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氣候。 1月平均氣溫-5℃,7月平均氣溫17℃。

全國劃分為10個縣:阿利圖斯、考納斯、克萊佩達、馬里揚泊列、帕聶韋日斯、希奧利艾、陶拉格、特爾希艾、烏田納、維爾紐斯,下設108個市,44個區。

公元5—6世紀出現階級社會。 12世紀起受到日耳曼封建主的侵略。 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 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 1569年根據盧布林條約,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 1795—1815年整個立陶宛(除克萊佩達邊區外)併入俄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立被德國占領。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1918年12月至191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領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聯合組成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並宣布獨立。根據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議定書,立陶宛被劃歸蘇聯版圖,隨後蘇軍進入立陶宛,蘇德戰爭爆發後,立陶宛被德國占領。 1944年,蘇聯軍隊再度佔領立陶宛,並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蘇聯。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脫離蘇聯獨立。 1991年9月6日,蘇聯最高權力機關──國務委員會正式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聯合國。 2001年5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條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黃、綠、紅三色。立陶宛於1918年宣布獨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採用黃、綠、紅三色旗作為國旗。 1940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採用左上角有黃色五角星及鐮刀、鐵鎚圖案,下部有白色窄條和綠色寬條的紅旗作為國旗。 1990年宣布獨立,採用上述三色旗為國旗。

立陶宛人口338.48萬(2006年底),人口密度51.8人/平方公里。立陶宛族佔83.5%,波蘭族佔6.7%,俄羅斯族佔6.3%。此外還有白俄羅斯、烏克蘭、猶太等民族。官方語言為立陶宛語,通用語言為俄語。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信徒約275萬人。此外還有東正教、新教路德宗等。

立陶宛工農業比較發達。獨立後通過企業私有化走向市場經濟,經濟形勢基本平穩。自然資源貧乏,但盛產琥珀,有少量的粘土、砂石、石灰、石膏、泥炭、鐵礦石、磷灰石及石油,所需石油和天然氣靠進口。西部沿海地區發現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儲量尚未探明。森林面積197.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以上。多野生動物,有60多種哺乳動物、300多種鳥類和50多種魚類。工業是立陶宛的支柱產業,主要由礦業及採石業、加工製造業以及能源工業三大部門組成。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紡織、化工等為主,機械製造、化工、石油化工、電子工業、金屬加工工業等發展迅速,生產的高精度機床、儀表、電子計算機等產品行銷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首都維爾紐斯是全國工業中心,全市工業產值佔立陶宛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農業以水平較高的畜牧業為主,佔農產品產值的90%以上。農作穀物產量很低。


維爾紐斯: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位於立陶宛東南部的內里斯河和維爾尼亞河匯合處。面積287平方公里,人口57.8萬(2000年1月1日)。

“維爾紐斯”這個名稱是從立陶宛語“維爾卡斯”(狼)一詞演變而來的。相傳在12世紀時,立陶宛大公來到這裡狩獵,夜裡休息時夢見有幾隻狼奔上山崗,其中最強壯的一隻鬥敗諸狼後,大聲嗥叫,驚動四方。圓夢人說這個夢是吉兆,如果在此地築城,必將名揚天下。立陶宛大公於是就在狩獵地的山崗上修築了城堡。

維爾紐斯郊區以景色優美著稱。城市東北郊有優良的浴場,瓦拉庫姆皮亞是別墅集中地。特拉凱湖泊群分佈在城市西郊,這里湖水清澈,林木茂盛,景色宜人,是遊覽勝地。特拉凱過去曾是特拉凱公國的首府,至今它還保存著昔日的宮殿遺址,殿中的殘存壁畫還依稀可見。

維爾紐斯的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工業產品主要有車床、農機、電子計算器和電子儀器、紡織品、服裝、食品等。市內有國立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美術學院和師範學院,還有多座劇場、博物館和美術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