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esia praefixum terrestriale +216

Quomodo horologio Tunesia

00

216

--

-----

IDDpraefixum terrestriale city ​​Codeseries numerorum telephonica

Tunesia Basic notitia

loci tempus tempus tuam


Loci tempus zona Tempus zona difference
UTC/GMT +1 hora

latitudo / longitudo
33°53'31"N / 9°33'41"E
petere modum translitterandi
TN / TUN
monetæ
Dinar (TND)
Lingua
Arabic (official
one of the languages of commerce)
French (commerce)
Berber (Tamazight)
electricae
C-pin Typus II Europae C-pin Typus II Europae

nationalibus vexillum
Tunesianationalibus vexillum
capitis
Tunes
ripis album
Tunesia ripis album
population
10,589,025
regio
163,610 KM2
GDP (USD)
48,380,000,000
phone
1,105,000
cell phone
12,840,000
Number of Internet turmas
576
Numerus Internet users
3,500,000

Tunesia introduction

突尼斯面积16.2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地形复杂:北部多山,中西部为低地和台地,东北部为沿海平原,南部为沙漠。最高峰舍阿奈比山海拔1544米,境内水系不发达,最大河流是迈杰尔达河。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大陆性沙漠气候。

突尼斯,全称为突尼斯共和国,位于非洲北端,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地形复杂。北部多山,中西部为低地和台地;东北部为沿海平原,南部为沙漠。最高峰舍阿奈比山海拔1544米。境内水系不发达。最大河流迈杰尔达河,流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八月为最热月,日均温21°C—33°C;1月为最冷月,日均温6°C—14°C。全国划分为24个省,下设254个县,240个市镇。

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公元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开始阿拉伯化。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1955年法被迫同意实行内部自治。1956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中央有一白色圆地,其直径约为旗宽的一半,圆地中有一弯红色新月和一颗红色五角星。国旗的历史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新月和五角星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标志,现为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标志。

人口991.0872万(2004年4月底)。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主要是逊尼派;少数人信奉天主教、犹太教。

突尼斯经济以农业为主,但粮食不能自给。工业以石油和磷酸盐开采、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为主。旅游业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资源主要有磷酸盐、石油、天然气、铁、铝、锌等。已探明储量:磷酸盐20亿吨,石油7000万吨,天然气615亿立方米,铁矿石2500万吨,工矿业主要有以磷酸盐为原料的化工业和石油开采业。纺织业在轻工业中居首位,占整个工业投资的五分之一。全国可耕地面积900万公顷,已耕地500万公顷,其中7%为水浇地。突尼斯是橄榄油主要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橄榄油总产量的4-9%,是其主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突尼斯市、苏斯、莫纳斯提尔、崩角和杰尔巴岛是著名的旅游区,特别是闻名遐迩的迦太基古都遗址,每年吸引着几百万的外国游客,使旅游收入成为突尼斯第一外汇来源。


突尼斯市: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Tunis)位于突东北部,临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湾。市郊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有人口208万(2001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在突尼斯海边建立迦太基城,并发展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奴隶制的迦太基帝国,当其盛时,突尼斯是迦太基城近郊的一个海滨村镇。迦太基城后被罗马人焚毁。公元698年,倭马亚王朝总督诺马拉下令拆除迦太基残余城墙和建筑物,在今突尼斯城地址建麦地纳城,并兴建港口、船坞,令居民迁移至此。在当时成为仅次于凯鲁万城的第二大城。强盛的哈夫斯王朝(1230-1574年)时期,正式定都突尼斯城,并大兴土木,修建巴尔多宫殿,扩建扎古旺-迦太基水渠工程,把水引入皇宫和居民区,整修阿拉伯市场,建立政府区“卡斯巴”,文化艺术亦相应发展。突尼斯城一时成为马格里布地区的文化中心。1937年遭法国殖民者占领,1957年突尼斯共和国成立后,定为首都。

突尼斯城的市区由民族传统的旧城麦地纳和欧化的新城组成。旧城麦地纳还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阿拉伯东方色彩。旧城墙虽已不存,但有近十座城门保存尚好,其中有新旧城相接的海门,以及旧城与郊区相接的苏卡门等。“卡斯巴”区是总理府和执政党党部所在地。新城又称“低城”,位于麦地纳通向海边的低洼地带。1881年以后,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开始兴建。市中心繁华热闹的街道是布尔吉巴大街,两旁绿树浓荫,书亭、花摊点缀其间;大街东头是共和国广场,这里矗立着布尔吉巴总统的铜像;西头为独立广场,有突尼斯古代名历史学家卡尔敦的铜像。市中心迤东不远是火车站和海港;往北,有市内风景区贝尔维黛公园。东北郊则有著名古迹迦太基城遗址、民族传统建筑形式的西迪·布·赛义德镇、马尔萨海滨浴场和通向大海的门户古莱特港等。富丽堂皇的总统府濒临地中海,座落在咖太基城遗址旁。西郊3公里处有巴尔多古皇宫,如今是国民议会和巴尔多国家博物馆所在地。西北郊是大学城。南郊和西南郊是工业区。著名的古罗马水渠渡槽从西郊农业区通过。突尼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且靠近欧洲,经常成为国际会议的一个中心,1979年以来,阿拉伯联盟总部迁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