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 國家代碼 +371

如何撥號 拉脫維亞

00

371

--

-----

IDD國家代碼 城市代碼電話號碼

拉脫維亞 基本信息

當地時間 您的時間


當地時區 時區差異
UTC/GMT +2 每小時

緯度 / 經度
56°52'32"N / 24°36'27"E
ISO編碼
LV / LVA
貨幣
歐元 (EUR)
語言
Latvian (official) 56.3%
Russian 33.8%
other 0.6% (includes Polish
Ukrainian
and Belarusian)
unspecified 9.4% (2011 est.)
電力
C型歐洲2針 C型歐洲2針
F型舒科插頭 F型舒科插頭
國旗
拉脫維亞國旗
首都
裡加
銀行清單
拉脫維亞 銀行清單
人口
2,217,969
面積
64,589 KM2
GDP (USD)
30,380,000,000
電話
501,000
手機
2,310,000
互聯網主機
359,604
互聯網用戶
1,504,000

拉脫維亞 介紹

拉脫維亞面積6.4589萬平方公里,位於東歐平原西部,西臨波羅的海,裡加灣深入內陸,北鄰愛沙尼亞,東界俄羅斯,南接立陶宛,東南與白俄羅斯接壤。全境地勢低平,東部和西部為丘陵,邊境線總長1841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為主,約一半多為可耕地,森林覆蓋率為44%。氣候屬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中間類型,濕度大,全年約有一半時間為雨雪天氣。

拉脫維亞,全稱為拉脫維亞共和國,面積為6.4589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6.2046萬平方公里,內水面積2543平方公里。位於東歐平原西部,西臨波羅的海(海岸線長307公里),裡加灣深入內陸。北鄰愛沙尼亞,東界俄羅斯,南接立陶宛,東南與白俄羅斯接壤。全境地勢低平,東部和西部為丘陵。邊境線總長1841公里,其中海岸線長度496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為主,約一半多為可耕地。森林覆蓋率為44%,1. 4萬個野生物種。有1. 4萬條河流,其中長度10公里以上的有777條。主要河流是道加瓦河和高亞河。境內多湖泊和沼澤。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40個,較大的湖泊有盧班斯湖、拉茲納湖、埃古列湖和布爾特涅克斯湖。氣候屬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中間類型。夏季白天平均氣溫23℃,夜晚平均氣溫11℃,冬季沿海地區平均氣溫零下2-3℃,非沿海地區零下6-7℃。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濕度大,全年約有一半時間為雨雪天氣。

全國分為分為26個區和7個區級市,下設70個市、490個村。主要大城市有:裡加、道加瓦皮爾斯、利耶帕亞、耶爾加瓦、尤爾馬拉、文茨皮爾斯、列澤克涅。

公元前9000年,在拉脫維亞境內出現最早的人類活動,屬歐羅巴人種。公元5世紀出現階級社會。 10—13世紀建立了早期的封建公國。 12世紀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軍侵占,後歸屬德利沃尼亞政權。 1583年至1710年,先後被瑞典 、波蘭-立陶宛公國瓜分。 17世紀初形成了拉脫維亞民族。 1710年至1795年,被沙皇俄國占領。 1795年至1918年,拉東部和西部分別被俄羅斯和德國割據。 1918年11月18日宣布獨立。 1922年2月16日宣告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成立。 1940年6月,蘇軍根據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秘密補充議定書進駐拉,建立蘇維埃政權,同年7月21日,成立了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8月5日被併入蘇聯。 1941年夏,希特勒進攻蘇聯並佔領拉脫維亞。 1944年至1945年5月,蘇聯紅軍解放拉脫維亞全境,拉重新併​​入蘇聯。 1990年2月15日,拉脫維亞通過恢復國家獨立的宣言,2月27日恢復它以前的國旗、國徽和國歌。 5月4日拉脫維亞最高蘇維埃正式通過“獨立宣言”,並改國名為脫維亞共和國。 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最高蘇維埃宣布拉脫維亞共和國恢復獨立。同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其獨立,9月17日,拉脫維亞加入聯合國。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2∶1。自上而下由紅、白、紅三個平行的橫寬條組成。早在13世紀時,居住在拉脫維亞的拉特加人就使用過紅、白、紅圖案的旗幟。 1918年這面民族旗幟得到了事實上的合法化,1922年確定國旗的顏色和比例。 1940年拉脫維亞成為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當時的國旗為在原蘇聯國旗旗面的下部加白、藍色的水波紋圖案。 1990年拉脫維亞宣布獨立,象徵拉脫維亞民族統一的紅、白、紅旗又被用來作為國旗。

拉脫維亞人口228.13萬(2006年12月)。拉脫維亞族佔58.5%,俄羅斯族佔29%,白俄羅斯族佔3.9%,烏克蘭族佔2.6%,波蘭族佔2.5%,立陶宛族佔1.4%。此外還有猶太、吉普賽、愛沙尼亞等民族。官方語言為拉脫維亞語,通用俄語。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新教路德宗和東正教。

拉脫維亞經濟基礎較好,以工業和農牧業為主,是波羅的海沿岸經濟發達的國家,是原蘇聯經濟最發達和富饒的地區之一,在波羅的海三國中,其工業位居第一,農業位居第二。除森林資源(290萬公頃)外,還有泥炭、石灰岩、石膏、白雲石等少量建築用材料。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紡織、木材加工、化工、機械製造、修船等。農業包括種植業、漁業、畜牧業等行業,農牧業十分發達。耕地面積佔總面積的39%,達250萬公頃。農作物以種植穀物、亞麻、甜菜、大麥、裸麥、馬鈴薯為主。一半耕地用於種植飼料作物。畜牧業在農業中占主導地位,主要飼養奶牛和豬。養蜂業十分普遍。農業包括種植業、魚業、畜牧業等行業。全國30%的人口住在農村,其中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5%。


裡加:拉脫維亞首都裡加(Riga)是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樞紐城市及避暑療養勝地,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古時曾有里加河流經此處,城市因此得名。裡加位於波羅的海國家的中心地帶,瀕臨裡加灣,市區跨道加瓦河兩岸,北距波羅的海15公里。裡加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處於歐洲西部和東部、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交叉點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被稱為“波羅的海跳動的心臟”。由於里加瀕河臨湖,所以又有三河一湖之稱,三河指道加瓦河、列魯巴河、城市運河,一湖指吉士湖。面積307平方公里。 1月平均氣溫-4.9℃,7月平均氣溫16.9℃。人口逾74萬,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曾在30年代遊覽裡加的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寫下了“裡加,北方巴黎”這句話。在人行道兩側,遍布著現代化的咖啡館和飯館,城市的商業娛樂活動及其繁榮。拉迪森-斯拉維揚斯卡館店坐落在道加瓦河上,擁有全國最完備的會議設施,從這裡可以俯瞰舊城區的美景。裡加的食品與北歐其它國家類似,油膩而且豐盛,但它也有自己的特色菜,例如奶油大麥湯和牛奶魚湯,夾著臘肉和洋蔥的餡餅以及黑麵包布丁。當地人喜歡喝啤酒。

工業有造船、電器、機械、車輛、玻璃、紡織、消費品和食品加工業等。城市交通便利,擁有一個國際機場,一個貨物港和乘客港,還有四通八達的通信設施。蘇聯時期,裡加作為重要港口,吞吐量曾達800多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