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 國家代碼 +41

如何撥號 瑞士

00

41

--

-----

IDD國家代碼 城市代碼電話號碼

瑞士 基本信息

當地時間 您的時間


當地時區 時區差異
UTC/GMT +1 每小時

緯度 / 經度
46°48'55"N / 8°13'28"E
ISO編碼
CH / CHE
貨幣
法郎 (CHF)
語言
German (official) 64.9%
French (official) 22.6%
Italian (official) 8.3%
Serbo-Croatian 2.5%
Albanian 2.6%
Portuguese 3.4%
Spanish 2.2%
English 4.6%
Romansch (official) 0.5%
other 5.1%
電力

國旗
瑞士國旗
首都
伯爾尼
銀行清單
瑞士 銀行清單
人口
7,581,000
面積
41,290 KM2
GDP (USD)
646,200,000,000
電話
4,382,000
手機
10,460,000
互聯網主機
5,301,000
互聯網用戶
6,152,000

瑞士 介紹

瑞士面積41284平方公里,是位於歐州中部的內陸國家,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面與意大利為鄰,西面與法國接壤,北部與德國交界。全國地勢高峻,分為西北部的汝拉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和中部瑞士高原三個自然地形區,平均海拔約1350米,湖泊眾多,總共有1484個。地屬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

瑞士,全稱為瑞士聯邦,面積41284平方公里。是位於歐州中部的內陸國家,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面與意大利為鄰,西面與法國接壤,北部與德國交界。全國地勢高峻,分為西北部的汝拉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和中部瑞士高原三個自然地形區,平均海拔約1350米。主要河流有萊茵河、羅訥河。湖泊眾多,有1484個,最大的日內瓦湖(萊芒湖)面積約581平方公里。地屬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

公元3世紀阿勒曼尼人(日耳曼民族)遷入瑞士東部和北部,勃艮第人遷入西部並建立了第一個勃艮策王朝。公元11世紀受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 1648年擺脫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宣布獨立,奉行中立政策,1798年,拿破崙一世侵吞瑞士,將其改為“海爾維第共和國”。 1803年,瑞士恢復聯邦。 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瑞士制定新憲法,設立聯邦委員會,從此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士均保持中立。瑞士自1948年起一直是聯合國的觀察員國。在2002年3月舉行的全民公決中,54.6%的瑞士選民和瑞士23個州中的12個州贊成瑞士加入聯合國。 2002年9月10日,第57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正式接納瑞士聯邦為聯合國新的會員國。

國旗:呈正方形。旗地為紅色,正中一個白色十字。瑞士國旗圖案的來歷眾說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有四種。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聯邦憲法,正式規定紅地白十字旗為瑞士聯邦國旗。白色象徵和平、公正和光明,紅色象徵著人民的勝利、幸福和熱情;國旗的整組圖案象徵國家的統一。這面國旗在1889曾作過修改,把原來的紅地白十字橫長方形改為正方形,象徵國家在外交上採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瑞士人口750.73萬人,其中外籍人超過20%。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等4種語言均為官方語言,居民中講德語的約佔63.7%,法語20.4%,意大利語6.5%,拉丁羅曼語0.5%,其他語言8.9%。信奉天主教的居民佔41.8%,新教35.3%,其他宗教11.8%,不信教的佔11.1%。

瑞士是極為發達的現代化國家,2006年國民​​生產總值3868.35億美元,人均高達51441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工業是瑞士國民經濟的主體, 工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0%。瑞士的主要工業部門包括: 鐘錶、機械、化學、食品等部門。瑞士素有\"鐘錶王國\"之稱。從1587年日內瓦生產手錶迄今的400多年中, 一直保持著在世界鐘錶業的領先地位。近幾年, 瑞士鐘錶出口量大幅度增加。機械製造業主要生產紡織機械和發電設備。機床、精密儀器、儀表、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化工機械、食品機械、印刷機械也很重要, 近些年來, 打 字機、計算機、照相機和電影攝像機生產的發展十分迅速。食品工業的產品主要供國內需要, 但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和濃縮食品在世界也享有盛譽。化學工業也是瑞士工業的重要支柱。目前, 藥品約佔化學工業產值的2/5, 染料、農藥、香脂、香精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也很重要。

農業產值約佔瑞士國內生產總值的4%, 農業就業人數約佔全國就業總人數的6.6%。長期以來, 瑞士政府相當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對農業長期實施補貼政策, 諸如發放補助金, 對山區提供特別補助, 對主要農產品提供價格補貼; 限制和減少蔬菜和水果的進口;對農民提供無息貸款;支持農業的機械化和專業化;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

瑞士旅遊業發達, 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 銀行業和保險業是最大的部門, 旅遊業長期保持穩定和強勁的發展勢頭, 為旅遊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


伯爾尼:伯爾尼(Bern)在德語中是“熊”的意思,她是瑞士的首都和伯爾尼州的首府,位於瑞士的中西部。阿勒河把該城分為兩半,西岸為老城,東岸為新城,橫跨阿勒河的7座寬闊大橋把老城和新城連接起來。伯爾尼氣候溫和濕潤,冬暖夏涼。

伯爾尼是一座具有800年曆史的名城。 1191年建城時為一軍事哨所。 1218年成為一個自由城市。 1339年從德國統治下獲得獨立,1353年作為一個獨立州加入瑞士聯邦。 1848年成為瑞士聯邦的首都。

伯爾尼老城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中世紀的建築風貌,並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市內,形式各異的噴泉、帶拱廊的走道、高聳的塔樓,百看不厭,引人入勝。市政廳前面的廣場是保存最好的中世紀廣場。在伯爾尼眾多古蹟中,鐘樓和大教堂獨具特色。此外,伯爾尼 還有1492年建造的尼德格教堂,1852至1857年建造的文藝復興時期宮殿式的聯邦政府大廈。

著名的伯爾尼大學建於1834年。國立圖書館、市立圖書館和伯爾尼大學圖書館收藏了大量珍貴的手稿和珍本圖書。另外,市內還有歷史、自然、藝術、兵器等博物館。萬國郵政聯盟、國際電訊聯盟、國際鐵路聯盟和國際版權同盟等國際組織的總部也都設在這裡。

伯爾尼還以“表都”聞名於世。除手錶生產外,還有巧克力加工、機械、儀器、紡織、化工等行業。此外,作為瑞士農產品的集散地和鐵路交通的樞紐,這裡有鐵路與蘇黎士和日內瓦相通。夏季,距伯爾尼城東南9.6公里的貝爾普穆斯機場有定期班機飛往蘇黎士。

日內瓦:日內瓦(Geneva)坐落在風景如畫的萊蒙湖畔,其南、東、西三面都與法國接壤,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地圖上看,日內瓦從瑞士的版圖上突出來,中間最狹窄的地方只有4公里,許多地方的土地都是和法國所共有的,克萬特蘭國際機場的一半也是屬於法國的。靜靜的羅納河穿城而過,湖與河的匯合處,由數座橋樑連接著南北兩岸的老城和新城。人口20萬。全年一月最低氣溫-1℃,七月最高氣溫26℃。日內瓦通用法語,英語也很普及。

日內瓦是一個國際性城市,有人戲稱“日內瓦不屬於瑞士”。主要原因是這裡集中了像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國際紅十字會等國際機構;這裡是世界各國遊客雲集的地方;為了彌補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這裡有許多地中海各國過來工作的人。另一個原因是從歷史上看,自從加爾文宗教改革以來,日內瓦成了反對舊體制的人避難的場所。在對革新思想非常寬容的日內瓦人中間產生了盧梭,而伏爾泰、拜倫,還有列寧等人,為了尋求一個和平的環境也曾來到日內瓦。可以說,這個國際城市是在500多年的孕育中產生的。

山丘上的老城區古樸典雅的建築群與新城區現代化的樓房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清晰地反映出這個中世紀古老的小城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國際都市輝煌歷程。老城區內石子舖成的街道,窄窄彎彎地向前沿伸著,彷彿是一隻默默伸出的手臂,要把你帶向上一個世紀的童話中。綠樹掩映中,忽隱忽現的歐式建築古樸凝重。街道兩邊掛著黃綠相間的圓形標牌的是古玩商店,建在萊蒙湖邊的城市是日內瓦的新城區。市中心的商業區、住宅區整齊寬闊,佈局合理。隨處可見的公園內,古樹參天,幽靜美麗。無論是身置老城或新城中,無論是在郊區還是旅遊點,呈現在你面前的都是一個鮮花盛開,風景秀麗的美麗城市。

日內瓦也是一個文化藝術中心,有大小博物館、展覽館十多個。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老城區南端的藝術及歷史博物館。館內陳列著文物、兵器、工藝品、古畫和許多歷史名人的畫像,如人文學者盧梭、16世紀的宗教改革領袖、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加爾文等。其中一樓的考古發現展示了史前直至現代文明的發展,二樓以繪畫等美術作品、裝飾品為主。最有價值的一件是1444年康拉德-維茨為日內瓦大教堂創作的聖壇畫,題為“捕魚奇蹟”。

日內瓦最著名的建築是萬國宮,萬國宮是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所在地。坐落在萊芒湖右岸的阿麗亞娜公園內,佔地32.6萬平方米。建築裝修處處體現“萬國”特色。建造大街外部用的是意大利的石灰,華河羅訥河及侏羅山的石灰石,內部用法國、意大利和瑞典產的大理石,地上的棕麻地毯產自菲律賓。各成員國捐獻了各種裝飾和陳設物品,西班牙名畫家保塞-瑪利亞-塞特描述的征服戰爭、歌頌和平的組畫最引人注目,美國為紀念伍德羅·威爾遜總統而贈送的渾天儀,征服宇宙紀念碑是由前蘇聯爲紀念其在航天技術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捐贈的。這裡還有德溫納-桑茲為紀念國際兒童年所創作的雕塑及各成員國捐送的松、柏及其他良種樹木。

洛桑:洛桑 (Lausanne) 位於瑞士西南、日內瓦湖北岸,侏羅山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和療養區。洛桑市公元4世紀開始興建,1803年成為沃州(瓦特州)首府。該市依山瀕湖,弗隆河和盧夫河從市區穿過,將城市分為3部分。市內風光秀美,許多著名的歐洲文學家如拜倫、盧梭、雨果和狄更斯等都先後在此居住過,故洛桑又有“國際文化城之稱”。

洛桑市內著名的古建築有建於公元12世紀、被譽為瑞士最精美建築的哥特式天主教大教堂,14世紀竣工、部分已被闢為博物館的天主教宮塔樓,建於1537年的新教徒神學院,該神學院後成為一個研究法國宗教改革家卡爾文教義的中心,現已成為綜合性高等學府的洛桑大學。此外,還有成立於1893年的世界上第一所旅館學校──洛桑旅館學校。在郊區,有建於14世紀初的奇隆古堡內有武器庫、鐘樓和吊橋等古蹟。

洛桑市地處富裕的農業地區,貿易和商業發達,葡萄酒釀造業尤富盛名。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及歐洲癌症研究中心均設在這裡。許多國際會議也都在此舉行。 1906年辛普龍隧道開通後,洛桑成為從法國巴黎至意大利米蘭、日內瓦至伯爾尼的必經之地。今日的洛桑已成為重要的鐵路樞紐和航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