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 國家代碼 +216

如何撥號 突尼斯

00

216

--

-----

IDD國家代碼 城市代碼電話號碼

突尼斯 基本信息

當地時間 您的時間


當地時區 時區差異
UTC/GMT +1 每小時

緯度 / 經度
33°53'31"N / 9°33'41"E
ISO編碼
TN / TUN
貨幣
第納爾 (TND)
語言
Arabic (official
one of the languages of commerce)
French (commerce)
Berber (Tamazight)
電力
C型歐洲2針 C型歐洲2針

國旗
突尼斯國旗
首都
突尼斯人
銀行清單
突尼斯 銀行清單
人口
10,589,025
面積
163,610 KM2
GDP (USD)
48,380,000,000
電話
1,105,000
手機
12,840,000
互聯網主機
576
互聯網用戶
3,500,000

突尼斯 介紹

突尼斯面積16.2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北端,西與阿爾及利亞為鄰,東南與利比亞接壤,北、東臨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峽與意大利相望。地形複雜:北部多山,中西部為低地和台地,東北部為沿海平原,南部為沙漠。最高峰舍阿奈比山海拔1544米,境內水係不發達,最大河流是邁傑爾達河。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中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熱帶大陸性沙漠氣候。

突尼斯,全稱為突尼斯共和國,位於非洲北端,西與阿爾及利亞為鄰。東南與利比亞接壤,北、東臨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峽與意大利相望。地形複雜。北部多山,中西部為低地和台地;東北部為沿海平原,南部為沙漠。最高峰舍阿奈比山海拔1544米。境內水係不發達。最大河流邁傑爾達河,流域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中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熱帶大陸性沙漠氣候。八月為最熱月,日均溫21°C—33°C;1月為最冷月,日均溫6°C—14°C。全國劃分為24個省,下設254個縣,240個市鎮。

公元前9世紀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灣沿岸地區建立迦太基城,後發展為奴隸制強國。公元前146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紀先後被汪達爾人和拜占庭人佔領。公元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開始阿拉伯化。 13世紀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強大的突尼斯國家。 1574年淪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 1881年成為法國保護領地。 1955年法被迫同意實行內部自治。 1956年3月20日法國承認突尼斯獨立。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為紅色,中央有一白色圓地,其直徑約為旗寬的一半,圓地中有一彎紅色新月和一顆紅色五角星。國旗的歷史可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時期,新月和五角星來自奧斯曼帝國的標誌,現為突尼斯共和國的象徵,也是伊斯蘭國家的標誌。

人口991.0872萬(2004年4月底)。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法語。伊斯蘭教為國教,主要是遜尼派;少數人信奉天主教、猶太教。

突尼斯經濟以農業為主,但糧食不能自給。工業以石油和磷酸鹽開採、製造業和加工工業為主。旅遊業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資源主要有磷酸鹽、石油、天然氣、鐵、鋁、鋅等。已探明儲量:磷酸鹽20億噸,石油7000萬噸,天然氣615億立方米,鐵礦石2500萬噸,工礦業主要有以磷酸鹽為原料的化工業和石油開採業。紡織業在輕工業中居首位,佔整個工業投資的五分之一。全國可耕地面積900萬公頃,已耕地500萬公頃,其中7%為水澆地。突尼斯是橄欖油主要生產國,產量佔世界橄欖油總產量的4-9%,是其主要的出口創匯農產品。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突尼斯市、蘇斯、莫納斯提爾、崩角和傑爾巴島是著名的旅遊區,特別是聞名遐邇的迦太基古都遺址,每年吸引著幾百萬的外國遊客,使旅遊收入成為突尼斯第一外彙來源。


突尼斯市: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Tunis)位於突東北部,臨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灣。市郊面積達1500平方公里,有人口208萬(2001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在突尼斯海邊建立迦太基城,並發展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奴隸制的迦太基帝國,當其盛時,突尼斯是迦太基城近郊的一個海濱村鎮。迦太基城後被羅馬人焚毀。公元698年,倭馬亞王朝總督諾馬拉下令拆除迦太基殘餘城牆和建築物,在今突尼斯城地址建麥地納城,並興建港口、船塢,令居民遷移至此。在當時成為僅次於凱魯萬城的第二大城。強盛的哈夫斯王朝(1230-1574年)時期,正式定都突尼斯城,並大興土木,修建巴爾多宮殿,擴建扎古旺-迦太基水渠工程,把水引入皇宮和居民區,整修阿拉伯市場,建立政府區“卡斯巴”,文化藝術亦相應發展。突尼斯城一時成為馬格里布地區的文化中心。 1937年遭法國殖民者佔領,1957年突尼斯共和國成立後,定為首都。

突尼斯城的市區由民族傳統的舊城麥地納和歐化的新城組成。舊城麥地納還保持著古色古香的阿拉伯東方色彩。舊城牆雖已不存,但有近十座城門保存尚好,其中有新舊城相接的海門,以及舊城與郊區相接的蘇卡門等。 “卡斯巴”區是總理府和執政黨黨部所在地。新城又稱“低城”,位於麥地納通向海邊的低窪地帶。 1881年以後,法國殖民統治時期開始興建。市中心繁華熱鬧的街道是布爾吉巴大街,兩旁綠樹濃蔭,書亭、花攤點綴其間;大街東頭是共和國廣場,這裡矗立著布爾吉巴總統的銅像;西頭為獨立廣場,有突尼斯古代名歷史學家卡爾敦的銅像。市中心迤東不遠是火車站和海港;往北,有市內風景區貝爾維黛公園。東北郊則有著名古蹟迦太基城遺址、民族傳統建築形式的西迪·布·賽義德鎮、馬爾薩海濱浴場和通向大海的門戶古萊特港等。富麗堂皇的總統府瀕臨地中海,座落在咖太基城遺址旁。西郊3公里處有巴爾多古皇宮,如今是國民議會和巴爾多國家博物館所在地。西北郊是大學城。南郊和西南郊是工業區。著名的古羅馬水渠渡槽從西郊農業區通過。突尼斯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且靠近歐洲,經常成為國際會議的一個中心,1979年以來,阿拉伯聯盟總部遷來這裡。